現在施工現場搞BIM做質量管理的,現在是個人都知道的一個流程就是,現場定位手機拍照,用各種質量管控app上傳至云端,然后在云端分析大數據。
Ok,那么問題來了,項目質量檢查的根據是什么?分析大數據,大數據又需要怎么分析呢?分析完又有什么用呢?拍照上傳的目的又是啥呢?搞BIM做質量管理為什么比之前還累呢?而且不見效果呢?
其實問題很簡單,就是現在的流程不符合工程施工流程,下圖:
(畫的有點亂,大家湊合看吧)
簡單的說就是事前有標準,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處理。
事前的標準就是依據公司的數據中心的大數據分析本項目的工程特點,是住宅樓還是商場,或者辦公寫字樓。如果是住宅項目,那么住宅項目容易產生的質量控制的問題點是哪些?通過大數據分析出來,編入質量方案,這些點是質量控制過程中的必查點,重點檢查點。對于不容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地方標記為隨機檢查點。而且對這些容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工藝工法制作可視化交底,這樣可以讓檢查有標準可尋,即使質量檢查人員不懂專業知識,也可以只通過可視化交底即可進行現場檢查。
事中控制就是過程檢查管理,對于《項目質量管理方案》中必查點要集中資源進行重點有針對性的控制,檢查;而對于非必查點項目則可以減少資源的投放進行隨機檢查,這樣可以將質量檢查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檢查效率,同時促進質量的提高。
而到這個時候才是人們常說的BIM質量管理的那一條流程:現場定位、拍照、上傳云端、(原創聲明:本專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合法擁有。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必須獲得原作者的授權并注明出處。非授權范圍內的使用,原作者將嚴厲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行見BIM聯系我們:
咨詢熱線:400-992-7283
email:sevice@bim188.com
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楚英元 八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建設公司 730101 摘要 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國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建設,強勁的需求動力仍在持續,而產業卻面臨著環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支持,建筑業的老舊革命,創新了一個又一個的高新技術。在今天,眾所周知的BIM 技術的改革,是一個新的起點,伴隨著很多的研究價值和存在的價值。在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咨詢等各行各業都慢慢的開始滲透著這門技術。但是,也伴隨著很多的問題,那么如何去研究解決問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