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市建筑工程項目占地面積為75333㎡,總建筑面積大約為79000㎡,該項目主要由初中部、小學部、教師公寓、操場、食堂等多個建筑功能組成。根據該市裝配式建筑相關規定和要求,要求該項目預制率要大于30%,預制裝配率為50%。對此,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主要體現出4個方面特色,分別是:在設計方案時采用正向設計的方式,注重模塊的組合,而不是根據施工圖紙進行預制構件的拆分;采用全過程、全專業的一體化設計模式;在設計全過程中都運用了BIM技術;裝配式裝修。該項目BIM技術的實際運用,具體如下。

關鍵技術
利用BIM技術進行框架結構梁柱節點的有效連接。由于該項目梁柱節點位置的鋼筋較為密集,且后期混凝土澆筑容易不密實,所以一直是裝配式建筑設計的難題。而BIM技術的運用,其采用鍵槽式連接方式,將裝配式構件預留鋼筋和現澆部位鋼筋的連接進行模擬,以此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能夠有效避免出現預制構件錯誤和碰撞問題發生。同時,利用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對復雜節點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直接對構件進行深化設計,確保相關數據傳遞的有效性,而且在立面深化設計中,BIM技術的運用能夠更加直觀和準確地反映出裝配式結構的特點。
利用BIM技術對外墻磚塊進行精確定位。為了保證施工設計的效果,需要對該項目外墻磚塊進行精準定位,保證磚塊疊加的效果,因此采用了BIM技術建立三維模型,以此模擬里面效果,能夠準確進行外墻磚塊的定位。
運用效果分析
該項目為裝配式建筑,運用BIM技術實現了
裝配式設計集成、一體化設計、裝配施工及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完善了不同專業之間的有效銜接,避免出現信息理解錯誤而造成碰撞或缺漏問題。同時,在裝配式建筑全過程管理中,利用BIM技術進行全程指導,保證了預制構件生產的質量及現場裝配施工的質量?梢,BIM技術在該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現了項目建設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全過程的有效指導,并且實現了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數據共享,從而為該項目施工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版權申明:本文章內容來自(網絡),作者(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