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BIM技術而言,它在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應用方面卻有著天然的優勢,首先,BIM本身就是建筑的數字化模型,它分別將人員、設備、結構的物理特性進行數字化創立和存儲,并根據圖紙組合成實際的項目模型,這種數據的轉換造就了模型本身極高的精細度,為信息的集成提供了合適的載體。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BIM技術是最適合推動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工具,BIM模型的建立為居住建筑的設施管理方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安全管理思路,而BIM技術應用的最終成果也就是基于BIM的居住建筑運維階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總體而言,該系統應涵蓋以下幾個功能特性:
(1)信息集成化管理和共享 信息系統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核心在于安全信息數據庫的構建,而在這個數據庫中,不僅應包含BIM模型本身的信息,還應注重管理類知識庫的形成和安全監測信息的收集。 配合傳感器、多功能儀表盤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設施管理人員將會在管理過程中時刻把控住人員、設備、環境的動態變化,提防事故的發生,同時基于自身的管理經驗所形成的安全知識庫將逐漸形成企業自身獨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促進安全管理的專業化發展。(2)設備的快速定位 在BIM模型中,各類設施設備都能在在其中得到三維顯示,呈現出一一對應的關系,同時結合PT技術(如GPS)將設備空間信息和三維模型相關聯,即便是隱蔽工程的位置也能通過漫游動畫進行多視角的展示,絕不遺漏任何一個死角。 在安全檢查工作中,這種設備空間定位的功能應用能為設施管理人員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當有突發事件產生時,工作人員能從模型中實時調用設備的型號規格、生產商信息、保修信息等數據,及時了解周邊環境和設備安全狀態,給安全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3)方案計劃可視化模擬 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可視化模擬功能應側重4D模型的建立,即在原本3D模型的基礎上添加時間維度,將模型與工程進度相關聯,對方案/計劃的實行全流程的模擬,實時的展現模擬過程中各工序間的空間關系。 在今后的應急演練、建筑修繕施工中,為工作人員提供參照,這種模擬技術既提升了作業人員對方案/計劃的理解程度,也確保了突發響應/實際施工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4)監測信息實時更新 BIM模型、信息系統軟件和監控設備三方應存在互聯關系,監控圖像、監測數據可以隨時上傳并更新至模型和系統內,設施管理人員在進行安全巡查工作時,可以在系統內直接查詢BIM模型及其所關聯的文本信息、運行數據和監控視頻畫面等信息。 同樣的,在進行信息錄入時,作業人員也只需在系統的模型界面,把相關信息錄入對應的檢測對象中,BIM模型上就會出現相關信息的掛接點,這種直觀、簡便的信息錄入方式,擺脫了紙質文檔式的信息記錄工作,不僅提升了信息錄入的準確度,更確保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 版權申明:本文章內容來自(網絡),作者(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